2022年6月16日,東方衛視《午間30分》欄目采訪北京岳成所高級合伙人、央視特約評論員岳屾山律師,岳律師就“刪差評成生意 誰來維護消費者的差評權?”接受采訪。
新聞背景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破獲一起侵害公民信息案,專案組經偵察后發現河南某科技公司將“刪差評”做成了生意。在河南、安徽兩地同時收網時,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2人,扣押了作案電腦20臺、手機55部,查獲了公民個人信息數萬條,涉案金額達200余萬元。
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地偵辦中。那么,消費者該如何來維護自己的評論權和差評權?對于侵犯消費者評價權的人,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震懾呢?
律師分析
一、消費者評價體系是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岳屾山律師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監督的權利。所以消費者有權對所接受的商品和服務進行評價,自然也就包括差評。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都要求商家應如實向消費者告知真實信息,這種消費者的評級體系是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刪差評行為涉嫌擾亂市場秩序、欺詐消費者和不正當競爭
刪差評這種行為本身就涉嫌擾亂市場秩序,甚至涉嫌欺詐消費者和不正當競爭。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或者以竊取、收買等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涉嫌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將會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三、提高對于信息泄露的監管和打擊力度
企業贏得市場靠的是產品質量、服務品質和誠信經營,通過刪差評這種歪門邪道顯然并不是長久之計。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執行,這就更需要監管部門嚴格執法,違法必究從而倒逼企業自身履行職責保護公民個人信息,避免公民個人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