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亮點解讀
文:王玲
1993年10月31日,國家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4年1月1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正式施行。
2009年,國家工商總局牽頭啟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修訂工作。
2010年,修訂草案送審稿報送國務院。
2012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121名代表提出4項議案,建議修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12年11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訂一事正式列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2013年4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2013年4月28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第一次面向社會征求意見。
2013年9月6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第二次面向社會征求意見。
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14年3月15日,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正式施行。
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決定》,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消法〉將于2014年3月15日起實施。
總體來看,本次修正的較為明顯的特點是,針對近年來新出現的網購、電話訂購等交易模式,新消法填補了過去的立法空白,并進一步加大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鼓勵消費者維權。具體而言,新消法主要有如下亮點:
亮點一:網購等納入調整范圍
近年來,隨著淘寶、京東等一批網絡交易平臺的興起,網購交易額持續快速增長,同時,網購投訴量也相應地增長。
2012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網購投訴量在總的銷售服務投訴量中占比已達52.4%。可見,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線下交易,網絡購物、電視電話、郵購等正在逐漸地發展壯大,甚至在部分群體中已經有超越傳統消費模式而占主導地位的趨勢。
因此類異地遠程交易模式的透明度低、銷售者資質參差不齊,而原有法律法規又無針對性規定,導致消費者遭遇不愉快的購物體驗后通常無法很好的維權。新消法緊密結合實際,明確規定了網絡、電視等購物模式下的七日無條件退貨、網購平臺提供者的責任等,在維護好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將有利于網絡、電話等新型銷售市場的健康發展。
亮點二:加大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一)舉證責任倒置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消費者須就其主張提供相應證據,而正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專業知識的缺乏及一些情況下需事先鑒定,導致維權成本過高,消費者不得不選擇放棄。新消法在第二十三條添加一款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該規定合乎情理地將部分舉證責任轉至經營者,因經營者掌握著較多的商品或服務信息,而六個月內出現的瑕疵更有可能是由商品或服務自身原因所致。該條從程序上為消費者維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鼓勵消費者在產生糾紛后積極維權。
(二)退換貨保障
新消法第二十四條在原來的第二十三條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將原來的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改為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修改后的規定設置了七日的期限,可操作性更強,明確規定經營者拖延或拒絕處理時,滿足法定解除條件的,消費者可進行退貨。
另外,新消法增加了第二十五條,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一)消費者定作的;(二)鮮活易腐的;(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四)交付的報紙、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據商品性質并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該規定保障了網絡、電視等消費模式下消費者的絕對選擇權,因不同于傳統銷售,上述幾種銷售模式下消費者無法在購買前接觸到實物,無法通過產品的文字描述、圖片等確定是否與其需求完全吻合,而商家有可能采取一些措施誤導消費者,七日無條件退貨實質上保證了交易的公平性。
(三)隱私權保護
新消法增加第二十九條,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該規定明確了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以避免經營者濫用消費者個人信息,將信息出賣或透露給第三方。
亮點三:強化消費者協會職能
新消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條賦予消費者協會一定情況下的訴訟主體地位,發生群體性消費者權益受侵害事件時,消協可向法院提起訴訟。消費者協會主體地位的確立不僅有利于消費者維權,同時也為法院審判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便利。
亮點四:嚴格經營者責任
(一)缺陷產品容忍度降低
新消法第十九條,將原來的存在嚴重缺陷改為存在缺陷,只要產品存在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缺陷,經營者就應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危害的發生。隨著汽車消費零的增長,一些品牌的汽車召回事件時有發生,這些出廠時未發現的缺陷對消費者個人乃至公共安全都是很大的威脅,現將召回制度入法,嚴格經營者責任,將有利于此類情況發生時消費者更好地維權。
(二)對欺詐行為懲罰力度加強
新消法第五十五條加大了對經營者欺詐行為的懲罰力度,一是將原來的對欺詐的處罰從退一賠一提高到退一賠三,二是添加一款,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進行包括精神損害賠償在內的人身損害賠償,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王玲,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民事業務部律師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