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言論”的那些事兒
文\張戈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成都分所律師助理
5月是一個忙碌的月份。
以“五一勞動節”為起點,五月意味著需要大家擼起袖子,熱火朝天的忙碌起來。盡管口罩還不能摘去,但各行各業都已經在“勞動的道路”上走了起來。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網上“言論”的事兒。5月4日當天,為致敬五四青年節,Bilibili發布一段“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后浪》視頻。經CCTV轉播后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輿論逐漸分成了兩派,一派備受《后浪》鼓舞,干勁滿滿;另一派則提出質疑“宣傳廣告中的后浪,真的是我們嗎?”
《后浪》的宣傳視頻中并沒有更多展示工人、教師、軍人、警察、醫生、快遞員、外賣小哥等青年勞動者從事勞動生活的鏡頭,反而展示了更多旅游、電競、跳舞、音樂、極限運動這樣的娛樂鏡頭。而現實中,更多的年輕人需要面對的,是房貸、996帶來的現實的迷茫和無力。《后浪》里呈現的面貌,根本不是年輕人的真實生活狀態。
不過,《后浪》作為B站拍攝發布的帶有商業性質的“宣傳廣告”未能面面俱到本身并無大礙,但由此引發的網絡震蕩和輿論戰卻不得不讓人注意。原本是不同的兩種看法在網絡上的碰撞逐漸演化為攻擊、謾罵與嘲諷。
網絡世界從來不是法外之地,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已的言行負責。
早在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就對網絡侮辱、誹謗情節嚴重的情形作出了詳細解釋。重點歸納為:網絡侮辱、誹謗言論被點擊5000次或轉發500次即“情節嚴重”構成刑事犯罪。
如果說總有網友不懂法也就罷了。早前亦有“中國核潛艇”的感人事跡通過2018年央視春晚報道后,一名律師在微博上進行惡意詆毀最終被行政拘留的案例。網絡上如何發表“言論”值得每一位網名慢慢體會,作為一名法律從業人員尤甚。
總之,忙碌的五月它帶著逐漸上升的氣溫向我們走來了,我們不僅需要用強健體魄支撐美好生活,而且需要把健康底色涂抹在歷史車輪上,一起滾滾向前。都說時代匆匆,但時代哪有腳,走的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