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敬蘭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北京總所律師助理
2021年10月26日,最高檢發布了7起檢察機關依法追訴詐騙犯罪的典型案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四)周某等人虛假訴訟詐騙案
1、基本案情
2013年至2015年期間,周某指使J公司法定代表人肖某某、曹某某等人通過虛增借款、虛增交易環節、歸還金額不入賬等方式,制造H公司欠J公司巨額債務的假象,利用虛假債權起訴R集團。周某還通過偽造證據,制造H公司在被收購前已將商會大廈房產轉讓給胡某某的假象,指使胡某某起訴R集團,訴訟金額共計2100余萬元。R集團民事訴訟敗訴,截至案發,已被法院執行700余萬元。
2019年7月至9月,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檢察院對涉案人員以詐騙罪提起公訴。2020年3月至8月,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周某有期徒刑10年6個月并處罰金10萬元,判處肖某某有期徒刑7年并處罰金7萬元,判處胡某某有期徒刑4年6個月并處罰金4.5萬元,判處曹某某有期徒刑3年2個月并處罰金3萬元。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2021年1月21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2、典型意義
檢察機關經過分析研判、引導公安機關初查,發現周某不僅是H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還是J公司的實際控制人,H公司與J公司的債務存在重大疑點。經進一步深挖取證,追訴了胡某某、肖某某、曹某某。本案的辦理不僅幫助企業追回損失,挽回聲譽,維護法律公正,更重要的是,對于全國民營企業而言,在進行并購項目時,提醒被收購企業要真實、合法申報企業財務信息,有利于預防和警示企業并購領域犯罪。
(五)楊某等43人虛構收藏品拍賣詐騙案
1、基本案情
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間,被告人楊某伙同他人先后成立多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后安排公司業務員每天撥打電話,以固定的話術誘騙被害人攜帶“收藏品”到公司面談,再虛構公司曾在境外成功高價拍賣的事實,誘騙被害人與公司簽訂《藝術品委托拍賣合同》。簽訂合同后,又要求被害人購買價值5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的公司“藏品”成為會員,以享受境外免費拍賣服務。通過劃分會員等級,以公司對不同等級的會員所提供服務內容不同以及拍賣成功后收取的傭金不同為由,逐步誘騙被害人購買更多的公司“藏品”。期間,公司不斷更換名稱、經營地點和法定代表人。經查,460余名被害人主要為老年人,共計被騙人民幣3000余萬元。
2018年12月29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以楊某等28人涉嫌詐騙罪依法提起公訴。2019年11月29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對28名被告人以詐騙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二年至十四年不等,并處罰金。
2、典型意義
本案為拍賣領域的犯罪認定和預防提供了有益借鑒。案件中,盡管罪犯均以拍賣公司的名義與每位被害人簽訂《藝術品委托拍賣合同》,但實際上卻是以委托拍賣為誘餌,通過虛假宣傳、虛構具有海外拍賣實力、向被害人夸大所出售字畫等物品的價值,向被害人提供虛假的國際航班機票和偽造的拍賣視頻等諸多詐騙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向被害人高價售賣字畫等物品,騙取被害人財物。因此本案是打著委托拍賣的幌子所實施的普通詐騙犯罪,而非合同詐騙罪。
(六)洪某源、張某發、彭某明等61人利用期貨交易平臺詐騙案
1、基本案情
2017年9月起,被告人洪某源等平臺方分別搭建BNP、RBS、Kentcarlyle、TRADEMAX等虛假期貨投資交易平臺,嫁接于MetaTrader4交易軟件,設A、B兩個交易通道。A通道連接真實期貨交易市場,B通道為封閉的交易通道,平臺方可根據代理商要求修改后臺數據,投資人的“入金”錢款進入平臺方或代理商控制的公司、個人銀行賬戶。被告人張某發、彭某明等平臺代理商從洪某源等人處購買上述平臺,招募業務員,發展下級平臺代理商,要求業務員以微信虛擬定位、虛構“白富美”身份、發送虛假盈利截圖等方式,誘使客戶在平臺投資。并使用B通道交易,通過設置高杠桿規則、誘導高頻交易等方式使客戶虧損,騙取客戶交易損失及手續費。從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案發,張某發等人利用平臺騙取被害人共計1047.1萬余元,被告人彭某明等人利用平臺騙取被害人共計295.4萬余元。
2018年11月22日,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檢察院根據不同平臺和代理商層級,以詐騙罪對洪某源等61名被告人提起公訴。2019年8月23日至9月6日,松江區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以詐騙罪對被告人洪某源等11名平臺方和代理商負責人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至十年不等,并處剝奪政治權利和相應罰金。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二審維持原判。
2、典型意義
對期貨投資交易平臺類案要從平臺真偽、被害人虧損原因、犯罪嫌疑人盈利來源厘清詐騙與非法經營等犯罪的界限,主要通過抓住涉案平臺的虛假性、被告人虛構事實與被害人“入金”的因果關系、資金走向及盈利來源等關鍵點,依法準確認定犯罪嫌疑人的詐騙犯罪性質。
(七)騰某珠、童某散等7人“騙婚”詐騙案
1、基本案情
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騰某珠為牟取非法利益,與被告人李某刀排某比等人合謀,介紹女青年假意與被害人結婚以騙取高額彩禮。經介紹,已經結婚且生育的被告人金某米、童某散等人,隱瞞婚史及生育史,與被害人史某某、倪某某等6人先后結婚。上述被告人在介紹過程中及婚后生活期間,刻意隱瞞婚育史,取得被害人的信任并騙取彩禮后,再故意制造家庭矛盾離開被害人,共計騙取人民幣76.3萬元。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人民檢察院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先后以騰某珠等七名被告人犯詐騙罪提起公訴。南京市高淳區人民法院對騰某珠等七名被告人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十年六個月不等刑罰,并處相應罰金。
2、典型意義:
在辦理農村“騙婚”類案件中,不能僅以是否領取結婚證、是否共同生活作為罪與非罪的判斷標準,而應當把握詐騙犯罪的實質,綜合考量行為人是否隱瞞婚育史、婚后是否故意挑起矛盾意欲解除婚姻關系、是否存在故意失聯行為等。在此基礎上,準確區分索取錢財的行為是正常的索要彩禮還是以結婚為名的詐騙。對于隱瞞婚育史、婚后不履行夫妻義務、彩禮得手后故意挑起夫妻矛盾、以夫妻感情不和等理由離家出走、要求離婚的,應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