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丨“如何關照被智能手機‘隔絕’的老人?”岳屾山律師評論
2020年8月23日,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央視特約評論員岳屾山律師接受中央電視臺《共同關注》欄目采訪,就如何關照被智能手機‘隔絕’的老人?發表評論。
新聞背景
現在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乘坐公共交通、超市購物、景點參觀等,都需要人們用手機來出示健康碼,這給部分群體(尤其是老年人)帶來很多不便。
近日黑龍江哈爾濱的一位老人在乘坐公交車時,因無智能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遭公交司機停車拒載。老人不愿下車引起司機停車的舉動引發車上多名乘客不滿,紛紛憤怒譴責該名老人。隨后,民警接警后到場。在確認老人無手機后,民警告知現在不掃碼不讓坐公交車,最后將老人帶離公交車。
那么,沒有智能手機或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受阻,我們具體該如何關照他們?
律師分析
一、公共服務應兼顧不同群體狀況
岳屾山律師認為,首先,公共服務和基礎性服務要考慮到不同群體的客觀情況。現在,提供公共服務的一方和制定政策的一方,都是社會的中堅階層和中堅力量,屬于有相應的能力和條件的精英人士,他們在制定政策或提供服務時,可能會從自身的情況出發,忽略一些和大家情況不太一樣的老弱群體的狀況。
岳屾山律師指出,除了本次事件,之前也有很多相關事件的新聞報道,比如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或者沒有使用過電子支付的功能,從而在結賬時受到的一些困擾等。這意味著在提高公共服務和制定相關政策時,要充分地考慮到社會全部群體的狀況,而不能僅從主體群體的狀況出發去制定相應的政策。
二、老弱群體待遇體現社會文明與進步
岳屾山律師認為,對于老弱這類群體的照顧或待遇,往往能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程度。不管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還是殘疾人相關的法律規定,都對老弱群體給予了法律上的保障。但是,如何將這些保障具體落實到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去,讓他們真正地享受到優待,能夠正常、方便地在社會上生活和工作,是每一個人都應該給予關注并貢獻力量的。
岳屾山律師表示,現在作為圍觀者的我們可以試想,當我們老了以后,會不會因為新技術的出現,導致我們被社會淘汰或者拋棄?那個時候誰能來幫助我們?所以,這個問題不僅只與政策制定者相關,所有的社會參與者都應該給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