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性的財產繼承權
文\ 李勤勤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助理
中國古代的繼承分為身份繼承和財產繼承,身份繼承從始至終都是男性的特權,從早期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到后來確立的“嫡長子繼承”,無論繼承規則怎樣演變,身份繼承均與女性無關。從漢朝開始,財產繼承就基本采取“諸子均分”形式,到了唐朝,“諸子均分”已經成為法定繼承遺產的一項基本原則,“諸子均分”指的是遺產由諸兄弟平均分,女性一般不享有財產繼承權,但尚未嫁人的女子可以分到相當于未娶妻兄弟聘財一半的財產作為自己的嫁妝費。同時,唐朝的律法還規定,如果被繼承人立有遺囑,則遺囑繼承具有優先于法定繼承的效力。
宋代的財產繼承基本沿襲唐朝的繼承制度,但規定的更加詳細,也更具有靈活性,且宋代女性能繼承的財產份額與家庭中有無男性子嗣、及女性的婚姻狀態都直接相關。宋代律法規定,在家庭有男性子嗣的情況下,在室女有權繼承未婚男性聘財的一半的財產;在“戶絕”情況下,在室女和歸宗女均可以獲得除喪葬費用以外的全部家產, 出嫁女可以獲得上述全部家產的三分之一,剩余的財產應全部上交官府充公。其中,在室女就是指還沒有出嫁的女兒, 歸宗女則是指嫁人后又因夫亡無子、被出或被和離等原因重新回到娘家的女兒,出嫁女是指已經嫁人的女兒。
據《名公書判清明集》中記載,“在法:父母已亡,兒女分產,女合得男之半,遺腹之男,亦男也,周丙身后財產合作三分,遺腹子得二分,細乙娘得一分,如此分析,方合法意。……”即名公認為,依據律法,父母死亡后, 子女繼承父母的遺產時,女子分得的財產是男子分得財產的一半,周丙死亡后留有遺腹子且為男性子嗣,那就應該先把周丙的遺產分為三份,給遺腹子分二份,給細乙娘分一份,這樣分才符合法律的本意。
另外,宋代律法還規定,女性享有“代位繼承權”,若在室女和歸宗女的父親早于祖父先死亡,在父親沒有留存其他男性子嗣的情況下,在室女和歸宗女有權代位父親繼承祖父的遺產,繼承的份額與父親本應分的份額相同。其中,沒有男性子嗣,指的是父親生前未生育且未過繼、收養任何男性子嗣,否則應視為父親未“戶絕”,由該男性繼子或養子獲得父親應得財產,在室女僅可分得適量“嫁資”。但是,如果該男性子嗣系家族長輩在父親死亡后為父親所代立,則該男性子嗣僅可分得父親應得財產的四分之一,剩余四分之三財產由在室女共得;在既有在室女又有歸宗女的情況下,該男性子嗣僅得五分之一,剩余五分之四由在室女和歸宗女共得。
據《名公書判清明集》中記載,田縣丞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是養子,一個是親生子,田縣丞死亡的時候,他的養子早已死亡,只留有與女仆生育的兩個女兒尚在人世。問:養子的兩個女兒能繼承田縣丞的遺產嗎?審理此案的名公劉克莊認為,依據律法,應該先參照諸子均分法,將田縣丞的遺產在兩男性繼承人中間平分,然后由養子的兩個女兒代位繼承父親的遺產份額,遂依法判之。
此外,宋代律法也明確承認遺囑的處分效力,且認可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適用。宋仁宗天圣四年發布的敕令規定:“若亡人遺囑證驗分明,依遺囑施行。”
據《名公書判清明集》中記載,鄭應辰沒有生育子嗣,有兩個親生女兒分別為孝純、孝德,過繼一兒子為孝先。鄭應辰家有田三千畝,庫一十座,并在生前立下遺囑:要給兩個女兒每人分田一百三十畝,庫一座,但鄭應辰死后, 養子卻不認遺囑,兩女無奈訴至縣丞處。縣丞范西堂認為,養子所供述言論均屬刻薄之言,假使鄭應辰未立遺囑, 參考其他郡的審判案例,兩個女子與養子應該各分一半財產。現在依據遺囑,養子只需要分給兩女每人一百三十畝田, 他都不愿意,行為可以說是非常不義。遂判令將養子杖一百,并按照遺囑給兩個女兒分配了遺產。
最后,宋代律法還賦予沒有男性后代的妻妾有條件地繼承亡夫遺產的權利,但是,寡妻妾繼承丈夫遺產有兩個限制條件,一是亡夫家庭中沒有男性后代,二是妻妾不得改嫁,否則,妻妾無權繼承亡夫的任何財產。